2024年12月28日,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咨询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学科发展论坛”在我校江宁校区举行。其中,28日上午举行了社会学学科发展咨询会,28日下午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咨询会第一阶段由mg4355电子官网主页副院长陈涛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致欢迎词,他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回顾了我校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成就,并对与会大家莅临河海大学指导社会学学科建设表示衷心感谢。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致辞,他对我校社会学依托学校特色与社会之需,扎根中国实践,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对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mg4355电子官网主页院长朱新华介绍学院情况。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陆国宾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
mg4355电子官网主页院长朱新华
mg4355电子官网主页副院长陈涛
第二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研究员主持。社会学学科主任陈阿江教授汇报我校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建设成效与未来发展思路。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成伯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黄家亮教授,就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28日下午举行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学科发展论坛”。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河海大学师生等100余人参会。河海大学mg4355电子官网主页创院院长、社会学学科荣誉主任施国庆教授担任主旨报告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就“比较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这一主题作了主旨演讲。他从转型时期就业群体的比较、大变革时期的农民工和中产阶级的比较、数字时代的“新工人”与农民工的比较等视野,对该群体展开了持续研究。他表示,中国的农民工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预期,并为中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学界的相关研究也为此做出了贡献,学者们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发声、推动相关社会政策日益完善,并塑造出诚实劳动、奋斗苦干的农民工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河海大学“河海学者”宋林飞教授从民族复兴、和平发展、自立自强、共同富裕和智慧治理等角度,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为正确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学理支持。他指出,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实践,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方式,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竞争策略,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智慧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联动效应。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河海大学“河海学者”宋林飞
主旨报告主持人,河海大学mg4355电子官网主页创院院长、社会学学科荣誉主任施国庆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陈绍军教授与社会学学科副主任王毅杰教授担任主题报告主持人。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综合前人视角,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本体的二元分析”,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这一对二元概念,并基于此生动地阐释了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两支力量在资源配置、产业推动及社会组织中的互动机制,这为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视角。他进一步表示,以二元社会结构论作为分析工具,可以指导研究者系统地考察政府与民间力量在不同领域和阶段中的具体作用。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提出,应从人民的数字生活中构建社会学话语体系。在数字生产过程中,传统科层式企业不再是最常见的组织形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扁平化平台经济结构变得更为普遍。这使得传统社会学理论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大数据研究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的问卷法受到质疑。面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社会学者当积极投入数字社会的经验研究,创新研究思路、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与技术,提炼新概念、促生新思想、建构新理论,总结发展出关于数字社会研究的新知识。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以当前盛行的青年搭子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时代将形成怎样的社会团结。搭子文化是当前中国都市青年人当中盛行的一种集消费、社交和人际关系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他认为,搭子文化的盛行可能意味着青年群体的社交观与上一代出现差异,由特殊主义社交逐渐转向普遍主义社交。因此,对青年搭子文化的考察,是学界和政界深入理解当代互联网社会中“线上-线下联结”的一个重要参考,也是对数字社会时代社会团结之微观生产机制的一次抵近观察。关注青年搭子文化,有助于理解当代青年的公共参与、意义寻求与效能感建设等方面。此外,他进一步表明,社会各界对青年亚文化实践应抱以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以小农议价权的转变为题展开讲演。他表示,学界一般认为,小农在现代产业经济中几乎没有议价权。议价权,即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就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协商和谈判的权利。然而,毛丹教授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部分后生产型乡村“农、文、旅”融合的新经济活动中,小农在交易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议价权,因此不应刻板地看待小农的性质和能力。他认为,目前支持小农议价权上升的一些结构性条件已经出现,但尚不完全稳定,地方党政、村集体、农户,以及外来经营商应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小农积极议价权等条件。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毛丹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成伯清教授深入探讨了社会学视野中的隐喻,并从隐喻的层面反思我们的社会生活与日常表达。他指出,人们在表达和交流中,经常会通过隐喻——使用一些我们熟悉的意象与经验,以帮助受众理解一个陌生的或难以名状的意象或态势。他表示,从社会学角度看,隐喻既可能是一种修辞策略,也可作为一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进行意义创造。此外,隐喻其实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知框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会用“家庭”“江湖”“战场”三个意象隐喻中国社会。这些意象与中国社会密不可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遮蔽点。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成伯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家亮教授就“基层治理创新的内卷化与去内卷化”一题展开报告。他以一个经验问题引发思考:为何基层政府在不受激励的情况下坚持推进创新,有时在明确的激励机制下却缺乏作为?进而,黄家亮教授提出了基层政府决策的双重动力模型,即基层政府需要同时协调上级政府的组织激励与地方社会的治理压力。他表示,要破除对于技术治理追求的“迷思”,真正面对百姓的需求和实践的症结,构建基层治理创新友好型制度体系,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通过“上下结合”的路径,实现基层治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家亮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陈绍军教授 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副主任王毅杰
主题报告主持人
论坛最后,在场师生就论坛中各专家的发言内容积极提问,专家们耐心回应并进行了详细地解答。
发言环节主持人,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主任陈阿江
供稿人 | 吴楠、薛芳璿、修吉星
图片 |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